日期 : 2017.07.12
天氣 : 高溫晴朗
耗時 : 09:00 - 12:00 (3小時)
路程 : 3.8KM
路徑軟體 : OruxMaps
此登山口因交通不便,外地人除了自行開車或騎車外,應該都會以 青雲路587巷旁的福興宮或587巷底的登口入山,此地應該還是以當地居民上山較為大宗。登山口到二尖山的距離是0.84KM, 至 慈聖宮是1.2KM, 兩者距離不到500M。
登山口就在青雲路667號旁,前方Y字形路口,右側是工廠,左側前行至底為某道場的興建道館之工地。
門牌青雲路667號,根據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(0318)記載,就是昔日的「復興煤礦」的礦場事務所。
不過現在已經無人居住,房子也破爛不堪,真是 人去樓空 相當可惜。
距離登山口50公尺左右,有一宮廟 "復興宮",廟旁有另一廟 "萬古聖公",其紅磚外牆相當的醒目。
步道美景 (一),上山途中遇一阿姨,手拿簾刀邊下山邊修路邊的雜草,若不是有這些默默奉獻的好心人,才能讓此偏僻山林依然保持如此清爽,趕忙向 阿姨 道聲 "早安",也順道謝謝她的無私奉獻。
步道美景 (二),一路繞山腰而上,坡雖緩,但走起來還是有些 "小喘",途中還好小型休閒平台可喘喘氣,雖無展望,但烈日之下,此處甚為涼爽。
步道美景 (三), 前方步道需穿越X字形大樹,有總像進入 "時光隧道" 的感覺。
步道美景 (四),這次要翻過倒木而行了。
步道某一處叉路才前行數十公尺,發現有一烏龜在路中央的凹洞處,烏龜看起來挺健康的,身上的色澤挺鮮豔的,還能於洞口轉身。回家上網查了資料,發現竟然是屬於保育類的,今天真我的幸運之日,拍照後返回步道繼續向前行。
上稜線後,發覺步道路徑越來越窄,心想是不是走錯路了,就在半信半疑的前進中,聽到陣陣的卡啦OK的歌聲,於是加快前行,就這樣遺漏了往 二尖山電塔 的路。回程趕著下山也沒注意到往 二尖山電塔的小叉路,真是抱憾。
步道旁的休閒茶棚
二尖山休閒廣場
廣場旁的路標指示
由廣場往 慈聖宮 的路,右上是 汽機車道,左下是人行步道。
取左下來三叉路口道路徑指示牌,左 : 財華紀念步道、右 : 慈聖宮、前 : 可能是不上大尖山直往青龍嶺。
由慈聖宮旁的小徑上大尖山
順石階上行至一運動廣場,路旁有一指標,標明往右續行約4.5KM可到 "中和圓通寺",日後一定要來給他試一試
運動平台是 大尖運動公園,要上大尖山就是由此開始往上爬。
運動公園有阿公、阿嬤帶著孫子來此運動。
由此上 大尖山 的100公尺石階梯真是給他 "滑",有好幾次差點滑倒,嚇死了。
終於來到大尖山山頂,飆高H275, 山頂上的大樹旁發現一地主, 真是不小的 鍬形蟲,竟然有我一節的食指那麼的大隻,被他咬一下,肯定要叫爹叫娘的了。
山頂上的基石,還被綁了紅線,可能是怕他晚上跑出去玩,迷路回不了家吧。 呵、呵、呵
山頂展望不錯,今日還可看到遠處的101大樓,可惜絕大部分的美景都輸電電纜給網住了。下山往青龍嶺方向,約數步之遙即可看到 "兇手" (板橋_介壽線 008)。
過電塔不遠的途中有一叉路,路口有一石柱,叉路跡不是那麼的清晰,"猜" 可能是 "無路"。
由大尖山至此休閒廣場100公尺,此處正好給上山的人休息,準備最後的奮力一衝。
休閒廣場還有一吊床,夏日炎炎,躺在吊床上應該非常地舒爽才是。
路旁的紫色散發著濃濃的花香味,真可惜我不知花的名字。
枯木上的扇菇,層層的成長,好像梯田真是美麗。
路旁的休閒小木屋
來到另一處休閒觀景平台,平台旁有一指標,我認真看了一下,沒看出有往 青龍嶺 的路,我想應該沒人會順著此指標前行吧,因為清晰的路徑就在上平台的前方。
此平台展望比 大尖山 山頂的好,雖然高度沒大尖山高,但至少沒有 電纜 來礙眼。
右上就是往平台的路,左下就是續往 青龍嶺 的方向。
這些樹已經共同交織成了一個樹棚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
青龍嶺到了
續往前行一探青龍的首部,這些五顏六色的小樹葉,將石堆襯托的 活靈活現的,果有龍首之尊。
由青龍嶺下行到 五叉路口;至青雲路 (福興宮)、587巷底、青龍嶺、國際新城、大尖山。
取 青雲路 方向至電塔 (板橋_頂埔一路), 於此點塔原路返回至 青雲路667號山口。
高度表,還是有近H20的高度誤差
路線圖